养虫室落选历史建筑名单曾见证战时农都辉煌
“养虫室”落选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单
为广西农事试验场组成部分,见证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战时农都”的辉煌
专家呼吁文物部门应将其补列入“文保”之列
“养虫室”航拍图,从图中看,屋面已经有部分损坏。
近期,柳州市规划局向社会公示,将13处建筑拟列入第五批历史建筑予以保护。而属“自治区级文保单位”广西农事试验场组成部分的研究病虫害温室旧址(以下简称“养虫室”),当年遗漏在“文保”清单之外,本次又落选。柳州规划部门称,该建筑所在地已规划为建设用地,导致其落选。而柳州市文物局则表示,待国家文物局有相关要求,并请专家论证后,再将其补列入“文保”清单。
实地调查
养虫室“含金量”高
2017年9月,在获知柳州市规划局征集第五批历史文化建筑线索消息后,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所”,前身为广西农事试验场)退休农艺师兰生葵,立即向该局历史建筑保护科反映称,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已于2009年经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同属广西农事试验场组成部分的“养虫室”,当年却被遗漏在“文保”清单之外。
建成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养虫室”,目前建筑基本保护完好。但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屋面已经损坏、漏雨,希望该旧址能列入柳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得到政府的有效保护。
同年9月5日,柳州市规划局历史建筑保护科工作人员,邀请兰生葵一起,对“养虫室”进行实地考察。
这幢外观老旧的平房建筑,现位于农科所百香果园的西北角,面积六七十平方米,建筑为砖混结构,为木质地板,建筑除西南角有一处漏雨外,总体状况尚好。建筑西侧,还存放着大量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科研人员用于培养昆虫的木质器具。
兰生葵介绍说,“这幢平房就是广西农事试验场养虫室旧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害虫生物防治开拓者、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邱式邦,抗战期间曾在沙塘工作8年。”工作人员通过兰生葵提供的邱式邦院士自传《耄耋忆旧》中,发现有一张1940年拍摄于这间养虫室旁的老照片。
抗战时期,邱式邦院士在广西农事实验场经历了8年的艰苦岁月,他和同事先后开展松毛虫、玉米螟、大豆害虫、甘蔗绵蚜、飞蝗、土蝗等一系列防治病虫害的科研工作,还发表了16篇卓有见识的学术论文,科学家们的工作,都与这间“养虫室”密不可分。
经过一番调查了解,时任柳州市规划局历史建筑保护科负责人曾表示,“养虫室”不但“含金量”高,且基本保持完好,他们力争将其列入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1】【2】
(责编:周雨乐、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