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曙光:推动电影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

2017-10-12 17:00    点击:    

原标题:推动电影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对话)

饶曙光:推动电影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部分受专家称赞的作品

  记者:本届金鸡奖评选,评委从无记名投票改为记名投票,这给提名名单和最终获奖结果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变化?

  嘉宾:金鸡奖最宝贵的精神,就是前辈电影精英们集体制定的金鸡奖评选的基本定位:学术、争鸣、民主以及规则: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

  从无记名到记名投票,对评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每个评委都能坚持自己的专业标准和敬业精神,真正做到“八面来风,自己掌舵”,能够对自己的评选负责。因为每个评委在评价影片,社会也在对每个评委进行评价。

  记者:本届的19部提名影片从264部参评电影中脱颖而出,获奖结果又从提名影片中产生,这些提名影片中有脍炙人口的热门电影,也有观众陌生的片子。专家们评选时会不会考虑观众喜好?还是只从专家的、专业的、艺术的角度,并不参考票房成绩?

  嘉宾:金鸡奖是专家奖,它的专业性、专家眼光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代表了对电影的专业性评价,有个别影片可能还没有上映,因为评奖规则规定,取得龙标就可以报名参赛。我们基本不考虑票房,完全考虑影片本身的质量和艺术水准,这是我们金鸡奖的特色,也是必须坚持的,就是专业性第一位。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补救性的工作应该做,比如提名影片应该做集中展映,让大家看到,也让更多观众理解评委的选择,或者说,通过这样一些影片的观看,也提高观众自己的专业性水平和判断。

  记者:结合本届金鸡奖的参评影片、提名影片来看,从2015年以来,我国国产电影的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可喜的现象?

  嘉宾:从今年获得提名的影片来看,应该说国产电影的体裁、风格、样式呈现了多样化的倾向,首先我们还是强调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如《血战湘江》,同时我们也需要新主流大片,如《湄公河行动》这样的标志性作品;我们也需要多类型、多品种、多元化的作品,包括《七月与安生》《我不是潘金莲》,这才能够体现中国电影发展的多样化的格局。

  记者:在本届金鸡奖的评选中,令评委们觉得国产电影尚嫌薄弱的方面集中在哪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加强或补足?

  嘉宾:评委们集体性地反映中小成本影片更让人满意,而大投资的影片因为有商业压力,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常规化的制作。中小成本影片有很多个人话语的表达,个人风格比较强,容易得到评委的青睐,但是中小成本影片如何有效地进入市场,如何有效地对接观众群体,这对中国电影的差异化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记者:从本届金鸡奖评选可以看到国产电影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您有什么建议?

  嘉宾: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电影还是出现了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格局,通过结构性的调整,也在走向结构性的优化。我们还是首先强调电影是价值观和思想引导,同时我们也要创造我们的新主流大片,希望国产电影的工业化水平有新的提升,以更加优化电影形态,来满足观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形成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原动力和新动力,如此,中国电影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更加精彩,更加绚烂。

  记者:金鸡奖评选将如何改革,如何加强评奖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嘉宾:金鸡奖自1981年开始举办,其实过去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因为现在是两年评一次,所以一年多以前的影片也在参加评选,比如《解救吾先生》,有观众就提出疑问,好像金鸡奖评选在炒冷饭。主流评奖活动难以发挥及时而强有力地鼓励创作、引领主流舆论的正面作用,这是金鸡奖评选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的,有必要实事求是地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结构性调整,以达到结构性优化。

  记者:金鸡奖评选今后还将如何履行自己的使命,担负自己责任?

  嘉宾:通过金鸡奖的评选,通过电影的专业性引导,特别是通过把握话语权,实现话语权更有效的引导,推动中国电影成为国民精神发出的火光,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中国电影金鸡奖会追随、伴随着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奋力前行,去迎接和创造中国电影更加美好灿烂辉煌的明天。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