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赛折射大陆媒体新变化

2019-03-27 16:02    点击:    

俄罗斯世足赛开赛以来,大陆球迷透过手机网路观赛的热度持续攀升,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互动活动也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度。从传媒视角看,大陆媒体对今年世足赛转播进行的一番新尝试,不仅增强了体育赛事自身的传播力,而且带来了转播科技、文娱产业消费等多方面的变化,是一次值得借鉴的实践。

大陆对世足赛的转播始于1978年,当时中央电视台转播了阿根廷世足赛的半决赛和决赛。到1990年,央视正式从国际足联独立购入世足赛报导权,为大陆观众转播了全部64场比赛。此后,为加强管理,奥运会、亚运会、世足赛等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皆统一由央视购买,其他平台无门入局。

这一情况在今年发生了转变,网路新媒体首次获得了世足赛的直播权。今年5月,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视频与阿里巴巴旗下的优酷先后宣布与央视达成合作,成为可对世足赛进行直播、点播的指定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的直播权被“鬆绑”后,出现的转变至少有三:

其一,传播方式更多元,观众参与度提升。与以往只能在电视萤幕前观看赛事相比,今年大陆球迷不仅观赛,还广泛参与著新媒体平台花样百出的互动活动。例如,优酷与阿里集团近30个业务合作,推出了进球红包雨、自选特色聊球、集卡瓜分2亿人民币红包、直播答题、态度PK等多种玩法,吸引球迷互动参与。淘汰赛的法阿大战当晚,优酷平台吸引了2000万人观赛,464万线民参与红包雨活动。

此外,阿里系的天猫、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也参与其中。一边网路看球,一边享用从线上生鲜电商购买的小龙虾夜宵,成为今年大陆球迷的看球“标配”。这种“内容+电商”的模式带给大陆球迷更加立体多维的观赛体验,并赋能世界杯消费。

其二,传播内容更丰富,观众选择更自由。手握转播大权的央视今年在莫斯科红场搭建了约200平方公尺的演播室,不仅面积较其他国家媒体最大,且是央视首次在世界盃现场设立演播室,可见其为打造优质转播内容做足了准备。

除了央视的专业转播,新媒体平台则发挥了其更加灵活、碎片化的传播优势,打造了不少耳目一新的网路节目。优酷为世足赛推出了近40档周边节目和自製节目,成为大陆球迷赛程之外广泛收看的栏目。咪咕视频则提供多种解说版本,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喜好,让用户有更多观看选择。

其三,转播技术再突破,网路观赛高清无卡顿。首次获得直播许可的新媒体平台,对直播技术投入了相当的力气,儘管网路直播流量惊人,但依旧凭藉过硬的技术做到了高清与流畅兼备。例如,阿里云和优酷技术团队用超高帧率演算法将原始的每秒25帧画面普通电视信号变换为每秒50帧画面的高帧率视频内容,观看画面更清晰流畅。

另外,“黑科技”的运用增加了感官体验。咪咕运用了“人工智慧直播剪辑官”,第一轮小组赛中由人工智慧剪辑的C罗进球短视频24小时内观看人次过亿;央视网接入世界盃11路多角度增量信号和虚拟现实点播视频内容;没有竞争到直播权的腾讯更倾力策画,推出了“QQ-AR任意门”虚拟现实穿越体验,观众可获得加入到比赛场景之中的沉浸式体验。

回顾往届世足赛,可发现其伴随著大陆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节点。从2006年门户网站首度向大陆互联网用户提供世界盃视频,到2010年腾讯、新浪、搜狐、优酷、土豆、酷6共同获得赛后点播权,再到2014年微博成为CCTV5“世界杯社交媒体独家合作伙伴”,至今年放权网路媒体,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世足赛等等,大陆传媒方式多年来不断进行调试,以顺应媒体发展趋势,不仅满足了球迷们多样的观赛体验,亦是对体育产业红利的进一步挖掘探索。

在今年自家足球队未能参赛的情况下,大陆依旧出现了线上线下的世足赛全民狂欢氛围,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陆媒体的表现。随著今年世足赛打开了新媒体直播视窗,大型赛事的全媒体时代或已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