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传统文化“云端”而来 精神瑰宝焕发活力
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6月25日至27日,为期3天的端午节小长假期间,湖北共接待游客678.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9亿元。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来,文旅市场保持回暖态势,线上的活动也是热闹非凡,颇受欢迎。
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湖北今年首次采用“现场+云上”方式举办。屈原故里端午祭、VR云上端午习俗馆、端午文旅产品网络展销会等系列活动,运用云赏美景、云展民俗、云品美食、云推优品、云吟诗作等形式,让传统端午走上“云端”,与世界来一场“亲密接触”。譬如,湖北宜昌成功举办“云上端午·诗意宜昌—— 2020年屈原故里端午诗会”,诗会采用云录制、云传播方式,为百万网友献上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交融的饕餮视听盛宴。
“云上端午”让传统文化更好融入百姓生活。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髓,在现代社会得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创新“飞入寻常百姓家”。屈原故里秭归开设“中国端午习俗展——屈原故里云上展馆”、创建“云上端午礼拜屈原”小程序、举办“探寻秭归美好之旅”系列直播等多项“云上”活动,让网友市民找到参与传统节日的新方式,在“接地气”的传播和触手可及的信息交互中,重建了传统习俗与普通百姓的心灵纽带,密切了有触感、有温度的粘性互动,向世界讲述了具有中国文化情怀的端午故事。
“云上端午”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年轻一代青睐通俗化、视觉化、趣味化、互动化的文化符号和传播语言。“云端办节”让丰厚的文化遗产火起来、活起来、潮起来,吸引年轻人广泛主动参与,为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如年轻人用网络的“正确打开方式”,了解和参与包粽子、赛龙舟、割菖蒲、挂艾草、喝雄黄酒、佩赠香囊等传统习俗,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收获了满满的仪式感和成就感,自发成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一名湖南网友在参观屈原故里“云上端午习俗馆”后留言感慨:“看了‘斗草’,才知道在屈原故里采艾蒿和菖蒲,还有这么多讲究。”
“云上端午”赋能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端午传统文化与互联网融合产生的化学效应,催生了以节促产、以节促旅、以节促商的风口,创造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勃勃商机。宜昌面向全球网友开展端午文旅产品全球创意设计大赛、端午原创文艺作品全球征集、宜昌文化旅游推介会等系列线上活动,真正让老文化“活”起来,让新市场“火”起来。秭归端午食俗馆通过图文、视频,全方位展示屈原家宴“十大招牌菜”,网友点评“让人耳目一新。”一个小小的香囊,以三闾刺绣的针法简单勾勒出兰草的图案,装进精选的端午艾,寓合了《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的诗文内涵,商品一经推出,立时受到网民追捧。屈子的时尚,也是端午的时尚和网友的时尚。当文化演变为文创,非遗衍生出商品,就是真正增强了文化自信,实现了活态传承。
1/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