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活生生”地“站”起来
七盛角御河风光。全媒体记者刘睿恒提供
古城开封,文化厚重。由“开封文化”向“文化开封”华丽转身,宋文化是主角。近年,我市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动力,依托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深度挖掘宋文化资源,狠抓文化项目建设,促使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特别是以文化产业项目为带动,实现文化发展的大突破,让书本上历史文化“站”了起来,“活”了起来。
文化是开封最雄厚的“资本”
你是如何知道开封这个城市的?对于许多来汴的游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是从电视剧《包青天》中了解开封的,我知道开封是一个八朝古都。”
猛然一听,是开封历史文化的骄傲;仔细一品,却是我们这个城市的遗憾。
作为八朝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在华夏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全国乃至全球最繁华的都市,浓郁的宋文化特色成为如今开封文化的最大亮点。然而,多数人只能从影视作品中“远观”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却无法真正触摸。
这座城市,有名胜古迹1945处,馆藏文物10万多件;13处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汴绣、北宋官瓷、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是因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太多,我们熟视无睹、偏安一隅、孤芳自赏。多年来,开封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却始终未能转化为旅游产业的竞争胜势。龙亭、铁塔、相国寺的“老三篇”,我们始终未真正打破;“说新不新、说旧不旧”的尴尬,我们始终挥之不去。我们一直在“金屋子”周边转来转去,却始终找不到那把“金钥匙”。
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让古都开封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跨入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
从那时开始,开封积极作为,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宋文化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文化繁荣发展的方向更明确、动力更巨大、态势更强劲。
全力打造重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清明上河园、开封府等8家5A、4A级景区,一景一策,力图彰显浓郁宋风宋韵。升华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内涵,力图做成精品。
加快推进正在建设的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契机,立足宋文化优势,挖掘国际性文化元素,推出一系列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再现宋都古城风貌,使之成为全城一景、特色鲜明的宋文化主题公园,为实现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提供鼎力支撑。
精心谋划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重大项目。依托丰富的宋文化资源,以文化为魂、商业为力、旅游为体,用大气魄、大手笔,通过做精策划,做大推介,重点谋划推进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等重大项目,让历史文化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宏伟目标凝聚智慧力量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城市格局和中轴线始终未变,宋都古城风貌保存至今。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将旧城改造与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开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作为中部地区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以宋文化为特色,以全城一景为亮点,以两环、八区为布局,以七大产业为支撑,形成了宋韵独特、风貌别致、产业发达、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区。
“一城”就是1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域;“两环”就是以城墙为主体的休闲开放式环城风光带、以“六河连五湖串十景”为主体的旅游商业文化景观带;“八区”则包括龙亭宫廷文化区,开封府、包公祠府衙文化区,大相国寺、延庆观、铁塔公园宗教文化区,双龙巷、刘家胡同民俗文化区等。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将古城内的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串起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打破景区行业的壁垒,将文化资源统一包装、统筹使用,向世人展示了这一资源整合平台的强大力量。”6月20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韩满库向记者介绍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并不是按照《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复古照搬,而是在现有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基础上的规划重建,是在旧城改造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按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功能区划和重新建设,既是对宋文化的历史传承,又是对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
在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这个国家级平台上,不同文化资源、文化资本与文化人才碰撞、交融,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不仅培育了一大批以市场为导向、颇具规模和实力、具有地区影响力或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同时也催生了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书画工艺美术业、饮食文化业、休闲娱乐业、会展收藏文化业、新兴文化业七大文化产业门类。
为了用文化把游客留下,感受开封、品味开封,2015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结合时代发展愿景,将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未来5年的发展重新定位,在深入挖掘宋文华资源的基础上,丰富文化载体,完善宋文化结构,打造宋文化体系,促使宋文化资源走向创意化、创新化和产业化,着力完成开封宋文化从资源到产品再到产业的三级跳,使宋文化成为与西安的汉唐文化、北京的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大文化格局。
与此同时,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也重新进行了调整:14.4公里长的古城墙以内全部区域和古城外的清明上河城影视产业基地、区域生态休闲度假区、城摞城大宋文化博物馆体验展示区等统统划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
重新规划后的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不仅意味着开封文化产业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也为开封全方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韩满库说,2015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景区管理水平、运营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完成了全年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并带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2016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将以更新的理念、更为清晰的思路、更扎实的举措积极打造我省文化产业高地。
盘活存量,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施旅游模式升级、发展空间升级、文化体验升级、文化氛围升级、产业要素升级、开发思维升级六大举措,按照“四个开封”的目标,形成开封整体的城市吸引力。
深度挖掘,整合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七大重点文化产业,加快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地下城墙展示馆、小宋城二期、双龙巷历史街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旅游综合体的文化创意元素,提升开封旅游的精品项目与线路的品质。
提升软实力,实现文化产业新突破、创造新亮点,积极做好铁塔景区、龙亭景区、繁塔·禹王台项目提升工作,确保城墙保护与展示项目按期完工投入运营。抓好“非遗”文化创意园、延福客栈等项目,使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亮点。
项目彰显规划的力量
一城宋韵半城水,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北宋时期开封日夜舟船如织、商旅不绝。至今开封古城内尚有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包公湖、阳光湖、广济河等水域,占古城区面积的12%。
从2006年开始,经过全体开封人民和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2013年大宋御河终于通航,宋都水系工程迈出了坚实一步。御河水上旅游项目是宋都水系工程的重要环节,御河河道南起包公湖,北连龙亭湖及清明上河园,由南至北按河道流动空间分为冬凝园、秋韵园、夏荫园、春花园、集锦园5个景观段,是城市“蓝色文化链”和生态旅游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色古香的游船挂上大红的灯笼,沿着御河缓缓行驶,宋风浩荡。
一子落,满盘活。
也是在这一年,大宋御河、书店街、鼓楼街、《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千回大宋》大型多媒体歌舞剧、银基O秀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河两街三秀”。一时间,“一河两街三秀”迅速成为开封旅游的“新三篇”,散发着优雅、深度、大气的“国际范儿”,刷新开封旅游形象,带给海内外游客全新的旅游体验,给我们留下一组让人欣喜的数据——
2013年,我市在建旅游项目高达13个,累计完成投资33.38亿元,鼓楼复建、鼓楼街和寺后街街景整治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顺利进行;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清明上河城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启动实施;大相国寺资圣阁开发项目、朱仙镇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2013年,开封旅游接待总量为5112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达到21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收入额度占当年开封GDP的7%,远远高于文化产业在全国GDP中3%的比重。
项目彰显规划的力量。打造文旅结合的龙头项目,这手好牌,开封打得漂亮!
2014年,开封继续发力,开封西湖、珠玑巷、七盛角、汴京公园、东京极地海洋馆、开封迪辰世博清明上河动态馆、皇宋大观文化产业园以及九大民办博物馆陆续建成,被形象地概括为“一湖两巷三园九馆”。
2015年,市委、市政府结合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确定了银基水世界项目、开封西湖文化景观建设工程、开封建业铂尔曼酒店、建业半亩园、开封文化客厅、汴京公园环境改造及发展提升项目等十大文化项目,其中多数已顺利建成开放,剩余项目也即将完工。从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中,人们强烈感受到开封持续不断的文化爆发力。
规划变成现实的惊艳
外地的朋友来了,想找个有特色的地方,再看一场演出,感受一下千年古城开封的不凡魅力。该去哪?地方多的是。
你可以去小宋城,品各色小吃,在勾栏瓦肆间流连,仿佛穿越到了宋朝;你可以去七盛角,一边品味美食,一边欣赏御河风光,品味北方水城的美好;你还可以去逛一逛书店街,登上鼓楼,感受声震中天威严。享用完美食,你可以带着朋友去看大型多媒体歌舞剧《千回大宋》,或者看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辉煌、震撼、厚重、丰富……相信你会用各种美好的词汇来形容。
近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繁荣,为“文化+”行动的巨大成就提供了有力佐证。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发挥好开封文化方面的巨大优势,借助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把文章做大,是顺应时势的。
与很多风光崎旎的旅游城市相比,开封最大的特点是文化,丰厚的人文资源使开封有了无与伦比的优势。改革开放后,全国旅游业逐渐兴盛。作为宋文化的孕育之地,开封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荟萃,产业化潜力巨大,开封发展旅游业顺应时势,条件得天独厚,自然顺风顺水。
“开封现在旅游‘菜单’愈加丰富,逐步形成了一条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让人沉浸在古城厚重的历史中欲罢不能,这是我们对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直观感受。”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古香古色的开封文化客厅,焕然一新的汴京公园,集茶文化、收藏文化、书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诸多文化艺术元素于一体的皇宋大观文化产业园,宋韵流淌的开封建业铂尔曼酒店……行走在开封,一砖一瓦打上“开封烙印”、一景一园讲述“开封故事”、一街一巷凸显“开封特色”……
江苏游客徐小龙曾多次来开封参观旅游,亲眼见证了开封文化产业的“华丽转身”。在他看来,在开封老城区内,文化项目的运作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文化资源整合的效率非常高、景区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从“大宋上元灯会”到“清明文化节”“五一小长假”……2016年上半年,开封用新项目点燃游人热情。在提升整个旅游文化环境这盘大棋中,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下辖的龙亭公园、铁塔公园、天波杨府、汴京公园、禹王台公园、御河水系6个景区和风景园林文化研究所受益匪浅,奋力前行。
如今,开封正在集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大手笔运作、大项目支撑,不断引进新项目,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亮点。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将继续发挥国家级示范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借力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机遇,重塑古都形象,彰显古都气质,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