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脱贫攻坚纪实:“生活不再是以前的生活”

2017-08-22 10:02    点击:    

(原标题:仪陇脱贫攻坚纪实:“生活不再是以前的生活”)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0日电(刘洪材 吕佳璐 钱澄昕)十几年前,仪陇县安溪潮村还是个贫困的小山沟,村民们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着,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由于没有道路,住在山脚下的村民出行只能翻山越岭。现如今,山不再是那座山,田也不再是那个田,生活更不是以前那个生活。农村面貌悄然巨变:脱贫奔康产业园开花结果,新村聚居点拔地而起,农村再也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驱车来到这里,一座座规划齐整、别具特色的川北民居平坦宽阔的乡间小路与田间地头飘香的瓜果交相辉映,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这就是近两年来,随着仪陇县实施精准扶贫之后,安溪潮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仪陇脱贫攻坚纪实:“生活不再是以前的生活”

安溪潮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工人正在挑选鸡蛋。中国青年网 刘洪材  

四川绿科禽业有限公司组建的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落户安溪潮村,占地17亩,总投资2200万元。“目前,年产鸡蛋3200余吨, 年销售收入2600万元,实现利润350万元 。现有44户入股,并采用入股分红的模式,入社贫困户保底分红1.5万元。而且,合作社常年提供15个就业岗位,每月工资可收入两三千”安溪潮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厂长周勇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记者一路前行,来到了安溪潮村3号新农村安居点。房前屋后有菜园和果树,村里有银行,取钱、交水电费都很方便。“过去全村共有247户,其中贫困户就占50户。而今年已经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超过3300元”安溪潮村谭村长告诉记者。 

仪陇脱贫攻坚纪实:“生活不再是以前的生活”

仪陇县安溪潮村3号安居点。中国青年网 刘洪材  

谭精业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之前我家住在山边的土墙房里,没想到现在可以住上小洋房,虽然花了十多万,但政府补贴了6万左右。现在孩子在蛋鸡场打工,自己还入了股,每年能收入2万多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告诉记者。 

记者在贫困户谭志民家中看到,八十多岁的老两口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2016年11月搬入了小洋楼,家中有5亩地,每年可以收入2500元,通过政府贷款入股了蛋鸡场,家中每年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去年就已经脱贫了。” 

记者此行还来到了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今年新联系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仪陇县黎明村,这里宽敞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片的荷花交相呼应。 

仪陇脱贫攻坚纪实:“生活不再是以前的生活”

仪陇县黎明村新居新貌。中国青年网 刘洪材  

“黎明村现在有贫困户47户152人,实现2017年全部脱贫。”黎明村支部书记陈玉林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贫困户已全部入股到村中的产业,一是“短频快”产业食用菌,其中有27户贫困户入股,每户贷款5万元,每年分红7千元,产业基金入了7万元,每年分红14000元。有12户除了入股外还在种植菌袋,利润达到每桶2元,保证每户年收入3万到6万。二是柑橘,大约有1000亩,属于从外引进的企业,总投资800万左右,贫困户入1万,每年可分1200元。 

彭莉平是村里的贫困户,公公婆婆患病多年,丧失劳动能力,过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自己和丈夫外出务工,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原来住在土坯房里,下暴雨刮大风经常导致房屋主体结构破坏,居住十分不安全。“去年政府对每家每户进行了补贴,目前全家都住进了楼房里。如今,在食用菌产业和柑橘产业中各入股了5万元和1万元。全家一年的总收入可达到7余元。”彭莉平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仪陇脱贫攻坚纪实:“生活不再是以前的生活”

 黎明村贫困户入股种植的菌子。中国青年网 刘洪材  

最后,记者从来到了村里兴办的菌厂据了解,该厂总投资700多万。为了实施精准扶贫,只能贫困户入股,并采用了“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有劳动力的可以入股3万元,每年分红4200元;没有劳动力的入股5万元,每年分红7000元。现在全村已经有12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入股菌厂,“预计今年自己种3万桶,投入2个劳力,菌子每桶保底2元,就可以挣到6万元,加上工资和入股分红,一年大概可以挣到八九万。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菌厂的工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原标题:仪陇脱贫攻坚纪实:“生活不再是以前的生活”)

netease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