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文化视点半月谈)

2018-08-17 16:15    点击:    


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文化视点半月谈)

 
 

    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文化视点半月谈)  

文言  

       ( 2007-06-18 第07版 )   【字号 】【】【】  

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文化视点半月谈)

 

  力倡白话写作的胡适

 

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文化视点半月谈)

 

  古典根底深厚的诗人朱自清

 

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文化视点半月谈)

 

  兼爱新旧诗的诗人臧克家

 
 
  看到媒体报道的6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华诗词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的隆重场面,不禁让人想到格律诗词即旧体诗词近百年间由热趋冷又由冷趋热的戏剧性命运。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现代国语,以文言文为语体的格律诗词走向边缘,并被胡适、朱自清等新文化闯将预言“穷途末路必将灭亡”;而以白话文写作的新诗即自由体诗成为中国现当代诗坛的主流而领无限风骚。其间,虽有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以其卓越格律诗词风靡全国,饮誉海外,但是他并不希望别人向他学习也来写格律体,认为“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见毛泽东《致臧克家等》)然而,谁曾想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同时掀起了文化本土化的潮流,带动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爱好和写作格律诗词者不是日见其少,而是与日俱增。据悉,专门吸纳格律诗词写作者的中华诗词学会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有会员1.4万多名,该会主办的专发格律诗词的《中华诗词》杂志成为海内外发行量第一的诗刊。许多省、区、市、县甚至乡镇也分别成立诗词学会或诗社,全国每年经常参加格律诗词活动的人在百万以上。据笔者所闻所见,不少以新诗驰名文坛的诗人,现在也转向或兼写格律诗词。

  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新诗如何走出目前的低迷境地?对这一问题,近几年来诗坛一直议论不断,近来更有声音增大之势,南北文学报刊不约而同地就此话题讨论争鸣。如广西的《南方文坛》双月刊,今年第3期发表的《学养·技术·难度·高度——新诗人与“不学无术”无关》一文对新诗人提出了高要求。作者王珂说:“在二十多年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新诗研究与创作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新诗要想在源远流长的诗的王国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想在汉语诗歌历史中留下痕迹,特别是要想摆脱目前的公信度降低的尴尬处境,必须重视八个字:学养、技术、难度、高度。”他认为,所谓学养,是指新诗人应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诗歌修养,做艾略特所讲的有一定历史意识的人。“新诗人与不学无术者无关,新诗写作绝对不是‘弑父式写作’。”所谓技术,强调诗的“技术性”是想淡化诗人的“天才心理”,强化诗人的“学习意识”和“练习意识”。而现在的新诗人普遍不愿意把自己降格为“匠人”,不承认新诗写作有技术。所谓难度,它不仅决定作品的价值,也决定诗人的写诗的态度和写作的方式。一个追求难度的诗人绝对不会把写诗看成比吐口水还要轻松的事情,一定不会“胡思乱想”和“胡言乱语”。所谓高度,不仅是指如“立意高远,境界自出”那样的诗的内容甚至思想上的高度,也指艺术水平的高度。古代汉诗已经形成的高度迫使现代汉诗更要追求高度。王珂举了一些例子批评诗歌界的现状:“百年中国新诗坛一直流行新诗人应该轻视‘学问’甚至‘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观念。……2006年端午节我参加‘鼓浪屿诗会’,会上一些知名的大陆诗人竟然公开在研讨会上宣称‘诗人根本不需要教练’,诗歌教授竟然受到诗人的轻视和攻击。一位海外老诗人当场气愤地指责说:‘我在海外写作总是感觉到知音难觅,无处学习。写诗不是无诗自通的,我这次回国就是来学习的,没想到大陆诗人这么轻视学习,这么无知。’2007年3月10日,我在珠海参加‘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次论坛及简政珍诗歌研讨会’,听到一些文学教授公开反对写诗要讲‘技术’,他们认为新诗应该自由抒写,感情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百年来,新诗写作常常被视为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写作,有的甚至是‘弱智’写作或‘病态’写作。特别是近年来新诗在语言上的‘粗糙’甚至‘粗鄙’,令我这个‘美文’、‘美句’和‘美词’的崇拜者忍无可忍。”

  吉林《文艺争鸣》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臧克家现象:中国新诗的“文体陷阱”》一文,也表达了新诗要向旧诗学习的观点。作者章亚昕在文中认为,看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文体陷阱”的存在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臧克家现象”来分析中国新诗的“文体陷阱”是一个有意思的尝试。臧克家的两句诗,可以代表他的当代文体观念:第一句“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第二句“老来意兴忽颠倒,多写散文少写诗”。臧克家的旧体诗创作,既考虑到提高个人的创作水平,也意识到当代诗坛存在的问题所在。他主张要辩证地看新诗和旧诗的长处和短处:“新诗,是潮流所趋,而旧体诗则是潜流,若断若续。”面对假大空的更兼大批量的新诗作品,他的阅读趋向便日益倾向于旧体诗。作为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的会长,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不但征服了臧克家,而且让他确信,新诗运动可能存在新的发展途径。在臧克家的心目中天平日益倾斜,旧诗逐渐替代了新诗原有的地位。臧克家说,“新诗在表现时代与现实生活方面,容量大,开拓力强,但失之散漫,不耐咀嚼。古典诗歌,精美含蕴,字少而味多。”臧克家的选择具有合理性。从徐志摩到余光中,也都在追求实现一种开拓创造与传统继承的均衡。不过,臧克家的选择,既是一条与前二人方向不同,也是一条与新诗潮道路相反的途径。

  面对格律诗词“卷土重来”的诗坛大势,一些新诗人和诗评家承认,时间证明了格律诗词不会消亡,但新诗依然是诗歌的发展方向,格律诗词和新诗“谁也取代不了谁”。新诗存在的种种问题,正提醒新诗人任重道远,尤须努力。

 
   
     ( 2007-06-18 第07版 )  
【】【】【】  


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文化视点半月谈)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格律诗词热了,新诗怎么办?(文化视点半月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